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学院创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国家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宏大背景下,是中部地区第一个以地方数字文物保护与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为核心,致力于地方优秀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应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学院。
学院成立以来,积极践行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发展要求,以乡村振兴扶贫为抓手,以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发挥文创原动力,做好高校“课程思政”的对节点,并通过建构“政、行、校、企”协同办学平台,在打造“设计河南”、全方位建设“数字河南”背景下,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加强与行业协会战略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推动教学改革,学院引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企业一线优秀设计师、国家级职业技术能手建设“大师工作室”,围绕大师工作室组织教学团队、实践现代新师徒制教学模式,探索地域特色非遗项目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传承人才的培养机制。现已经成功申报并批复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三彩基地”、河南省综合教育改革工艺美术专业实验基地及两所郑州市大师工作室。
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数字文物保护、修复为方向,秉承传统与现代对接,“科技之美”与“手工之美”两翼齐飞的教学理念,在交叉融合和技术驱动之下,建构有中国底蕴的理论体系和话语方式,走中国风格的艺术实践之路。专业投资建设了非遗数字化双创中心、复杂静物一键式建模实验室、古建数字化实验室、3D打印中心等一批高标准实训场所。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引领下,不断深化与河南省古建筑研究院、河南省博物院在“产、学、研”深度合作,把握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遇,通过AR、VR、全景数位扫描、3D打印等技术运用到文物数字化建设与保护中,进一步开发数字化展示平台、虚拟现实展厅,移动端文物数字化,并通过人机交互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体验信息,实现博物馆、古建文物的数字化转变和社会科学普及。助力文物保护、地域优秀文化符号的创新利用。
学院2021年获批的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立足中原地域特色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紧紧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将专业立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从文化溯源立根,理论架构创新,实践活化传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活的场域应用。该专业自2017年起与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0年成功申报中国陶瓷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并投资600余万打造行业一流的陶瓷实训基地,引进资源建立我校第一个专业艺术馆——“中州陶瓷艺术馆”;与中原珠宝设计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与河南梦祥纯银制品有限公司深度校企合作,成立“梦祥珠宝设计研究中心”;积极对接国家古籍修复中心,申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习所,对文化产品设计专业内涵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学院产品设计专业遵循“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强化、四个整合”的发展理念,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由学校单边培养转变成学校与企业双边共同培养,教学方式由以课堂为主转变为课堂教学与现场模拟相结合;强化创新意识、参与意识、动手能力;整合教学资源、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整合,以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在激发教师的产学研动力、吸纳产业创新资源、启动学生创造力、提升学术引导力等方面产生效应,引领中原地区的设计教育产生实质性变革。实施以艺术、科技、人文、技能四大板块融通发展的原则,培养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创新设计思维、扎实的产品造型设计能力和设计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为行业、企业和设计机构从事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研究、策划等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对环境设计人才需求,精准定位,制定了符合国家要求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为指引,以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社区治理、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注重当代艺术和设计相结合的人居环境知识体系培养与设计方法的系统性构建;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设计能力培养;注重推动资源整合、跨界融合的新文科建设;围绕中原发展战略与需求,融合郑州市地域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将地区发展目标融入教学,切实开展“美丽郑州”人居环境的设计项目。为社会持续输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
包装设计专业作为省内该方向唯一的本科专业,致力于包装设计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依托河南农业大省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赋值于农副产品,量身打造包装设计,专业谋划与河南省包装协会成立设计研发中心,并将专业计划与课程体系内的实践教学内容依托协会下企业的真实项目和校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成立专业群,创新模式助营销,为特色产品打造品牌。
美术专业贯彻落实“课程即工程”“展览即课题”“作业即作品”的定向教学理念,走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国际艺术相结合的道路,立足民族艺术,大力发展实验绘画艺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与各类展览有效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办学活力。通过官方展览、商业展览、各类艺术博览会、艺术基金、艺术项目以及艺术品、文创作品大赛,使课程与社会主流艺术市场直接挂钩。以展览主题作为课程的实际课题来进行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参展、作品进入艺术机构的履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就业机会。
为加强地域文化理论研究,科学建构活化传承与创新利用的有效途径,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学院设立了中原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所、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促进本土传统文化向当代艺术设计的审美转换。
在教学管理、课程设计、学生工作中,“打造自主教学工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真实教学项目引领下打造模块化的专业知识包,促进学习兴趣与职业选择的优化重构,积极开辟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促进以赛代练等课余学习与专业探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学院借力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浩浩东风,瞄准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紧密对接文化旅游产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培养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